标准化改革进入深水区
市场监管发展规划座谈会明确将“深化国家标准化发展和改革”列为“十五五”时期六大核心任务之一,要求健全国家标准体系、深化地方标准改革、提高标准供给水平。这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正式从“数量规模型”向“质量效益型”转型,进入以改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。
一、总体框架:锚定“四个转变”战略目标
(一)指导思想:以“四个面向”引领标准化升级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紧扣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要求,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、产业升级、绿色转型深度融合,强化标准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支撑作用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性保障。
(二)四大原则筑牢发展根基
需求牵引:聚焦产业链安全、民生保障等领域,破解标准缺失、滞后问题
创新驱动:建立“技术研发—标准研制—产业应用”联动机制
协同共治:优化政府与市场标准结构,推动跨领域协同
开放融合: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,提升全球治理话语权
(三)2030年目标体系:构建现代化标准生态
到2030年实现“四个转变”:
标准供给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
标准运用从产业领域向经济社会全域延伸
标准化工作从国内驱动向内外联动升级
标准化发展从要素投入向创新引领转型
二、实施路径:三大维度精准发力
(一)健全标准体系:分层分类优化供给
国家标准:整合强制性标准,强化人身健康、生态安全底线要求;完善推荐性标准,聚焦基础通用与产业共性需求
地方标准: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鼓励特色产业制定“领跑者”标准,推动区域协同互认
市场标准:培育100个以上国际影响力团体标准组织,打通“团体标准—国家标准”转化通道
(二)深化标准实施:数字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
全链条贯标:推行“标准+认证”模式,将执行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
数字赋能:建设国家标准化大数据平台,发展智能标准、动态标准,缩短研制周期
国际突破:在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主导国际标准制定,设立国际标准化工作组
(三)强化支撑保障:技术、人才、法治协同推进
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,完善标准验证与检测认证体系
实施“标准化领军人才计划”,建立高校-科研机构-企业联合培养机制
推动《标准化法》修订,健全标准侵权认定与纠纷解决机制
三、重点领域:聚焦四大战略方向
(一)科技创新标准化
(二)产业升级标准化
(三)绿色发展标准化
(四)公共服务标准化
四、挑战与应对:破局攻坚的五大策略
(一)破解部门协同壁垒
依托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,建立跨部门联合攻关清单,建设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
(二)强化实施监督效能
建立标准实施效果第三方评估制度,将执行情况纳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检查
(三)提升国际规则话语权
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标准化联盟,在东盟、中亚建设合作示范基地
(四)应对技术迭代冲击
建立前沿技术标准预研机制,推行颠覆性技术“标准沙盒”管理
(五)优化多元供给体系
实施标准研制“揭榜挂帅”制度,加大关键领域财政专项支持
结语: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
“十五五”时期是我国标准化工作从“跟跑”向“领跑”跨越的关键阶段。以“深化改革、创新驱动、协同共治、开放融合”为主线,系统破解标准供给结构性矛盾,方能让标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“硬约束”、创新驱动的“助推器”、治理现代化的“稳定器”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制度根基。
(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政策文件整理,仅供行业交流参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