执行标准是指企业生产(销售)的产品质量必须达到或满足的条件(质量)要求,这一标准需明确标示于产品外包装上,以便消费者和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验。
执行标准不仅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,更是法律的要求。大家都遵纪守法,有序经营,社会才会正常发展,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才会灭绝。也只有监督与服务充分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预期目的。也才能真正树立起技术监督的形象。
产品“执行标准”是国家规定的工业品必须执行或者推荐执行的标准。标准可分为:国家标准、地方标准、行业标准、企业标准等等。有的产品必须执行某种标准,有的产品可选择执行某种标准。无论是强制的还是选择的,只要一个企业声明其产品所执行的标准,那么产品就必须接受标准的约束。所以,商品上的“执行标准”可以是企业自行选择的,行政机关只能审查企业的产品是否执行合法的标准,并不证明企业的产品一定执行了该标准,但在产品检验时,应选择企业声明的执行标准。
我国正在施行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国家标准:包括强制性国标GB和推荐性国标GB/T,以及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/Z。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,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权威性。其中,强制性国标GB在法律上必须遵守。
行业标准:行业标准是在全国某一行业范围内适用的标准,如SC代表水产行业标准,NY代表农业行业标准,HG代表化工行业标准等。行业标准的执行效力低于国家标准,但高于地方标准。
地方标准:地方标准是由地方(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)制定的,仅在本地方区域内适用的标准,其代号通常为DB。
团体标准:团体标准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制定的,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,其代号通常为T。团体标准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,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。
企业标准:企业标准是由企业制定的,仅在企业内部使用的标准,其代号通常为Q。企业标准通常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制定,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
五种标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发放单位不同
:国家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分别由国家、行业、地方政府制定;团体标准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团体制定;企业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。适用范围不同
: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;行业标准在某一行业范围内适用;地方标准在本地方区域内适用;团体标准由社会自愿采用;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使用。法律地位不同
:国家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在法律上必须遵守,而推荐性标准、行业标准、地方标准、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则不具有强制执行力,但仍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。
不遵守或没有办理执行标准的后果:
被罚款
:企业若未按照执行标准生产或销售产品,将面临相关部门的罚款处罚。被没收全部产品
:在严重情况下,相关部门还可能没收企业未达标的产品,以防止其流入市场造成危害。严重损害企业的信用度
:不遵守执行标准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信用度,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地位和长期发展。
因此,企业应严格遵守执行标准,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要求,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和良好形象。